「文明決定人類走向的六大殺手級Apps」讀後感(續四)



    「消費社會」一詞,作者之定義為:消費社會經常被簡單的理解成「後現代」的一種特色。學者們試圖以理論概念來抹平消費社會的歷史形成與各地差異性。其實它是一種結構性的歷史條件,是隨時間、空間逐漸形成的社會構造,其生成的原因、擴大的過程與人們消費行為之表現,係直接受制於資本主義的經濟生產體制或模式。


    後現代主義是相較於現代主義而言,想從理論上精準下定論有實質上之困難,因為後現代之主要理論家,均反對以各種約定俗成的形式,來界定或者規範其主義之故。簡單的講,其崇尚的就是排斥「整體」的觀念,強調異質性、特殊性和唯一性。


    再說說資本主義,資本主義是一種經濟學的制度,該制度是其絕大部分的生產工具都歸私人所有,並藉著僱傭或勞動的手段來生產東西藉以創造利潤。常聽聞資本主義帝國,大資本家挾其盛大資本,行賄或利誘不肖國會議員,為其說項、制定法令更甚而影響國家政策。


    資本主義堅持私人財產的個人所有權,特別是生產工具的私人所有權。若以人性而言,或許更符合人之自私性,這也是其能盛行之主因。尤其是越有錢的國家,越會有資本主義之崇拜者或是奉行者。反之,越民不聊生之國度,越有可能走上共產一途。


    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之工廠生產取代個體之家庭生產。當十八世紀末葉蒸氣機發明後,更加速以機器生產取代手工生產,更因而奠定工業革命的基礎。因此有人說蒸汽機、煤、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仔細分析,確是如此。


    美國汽車之父亨利.福特,於1913年將零件生產規格化、裝配作業流水化、實現產品標準化的批量生產的方法,應用於汽車工業,使汽車大量生產並成為重要交通工具,這是使汽車得以普及化的人。若非工業革命,汽車到今天或許仍是少數富豪之專寵。


    工業革命之前的紡織,主要是以手工紡織,縫製衣服亦是以手工為之,經年累月的衣物少有更換,除價錢高外產量亦受限制,不若現在的成衣,又便宜又漂亮且式樣又多。


    「工作」一章,理所當然的會談到「工作倫理」,就歷史的觀點而言,『奴』一詞似乎是古今中外對提供工作勞力者的稱呼,的確,是太不珍重,但身處弱肉強食之叢林社會,弱勢的一方,要得到珍重,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人與人之間,是該有一倫理來遵循,但家庭倫理尚難完全建立,工作倫理似乎是多談,睽諸今日,更能印證個人所言之真。商場中爾虞我詐,職場中弱肉強食,似乎暴力、兇狠、黑心才是工作倫理,偶有例外,則難身存於職場中。(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村夫阿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