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陪訓
因緣際會,參加了一項名為「2010全國生物多樣性教育培訓班」之課程,這是奉派報名的課程,公務生涯,參加訓練無數,既然被指定,就上網報名吧。依網址載下報名表,匆匆填完Mail過去,得到的是『您的報名表內沒有照片與未填上甄選審查資料-1與2的內容,請您近日內補上 , 只有完整的報名資料, 才會進入資格審核階段,麻煩您盡快將資料備齊, 以完成報名第一步驟』之答覆。
想想,這個單位還真囉唆,以往哪個訓練單位有如此之要求?不過,還是乖乖的補上吧,繼而電話詢問該單位是否有收到資料,被告知已收到,等審查通過再通知繳費,完成報名手續。報名前即如此作為,其實就是魔鬼訓練班之警訊,只是渾沌未查而已,怪不得他人。
參訓,選在下午四點開訓,也是頭一遭,後來課程中才得知,原來是主辦單位之貼心設計,方便遠道者。
雖說集集並非離台北很遠,但沿途輾轉,亦須五個鐘頭,工程不可謂不浩大。烈日下,頂著滿頭大汗,於當日三點五十分抵達會場,並完成報到手續,且亦同時完成問卷調查,接著準四點即進行開訓儀式,是在戶外進行。
悶熱加上小黑蚊伺候,聽主持人侃侃而談,細數生物多樣性之議題,接著是簽名活動,三分鐘時間,雖不多但也簽了七位同學,差強人意,原來這也是課程安排之建立夥伴的方式之一。
利用六張海報,讓學員去選取喜歡者,既經選定,再要求學員提出個人看法,為什麼會選擇該海報。我們這組人最多,有11人,佔學員人數之三分之一強。因為該海報呈現的是美美的花、蜻蜓及蝴蝶,有植物、有生物,個人認為能喚起兒時的回憶,五零年代台灣鄉間不是此景嗎,只是可待成追憶罷,想想,這不是以生態換起經濟起飛之台灣另一奇蹟嗎?說來可悲,台灣有多少的奇蹟,皆係預支了後代後後代子孫之財富,各位就等著作「劣祖劣宗」吧!
行前,於填寫公假單時,即戲曰參加生物多樣『性教育』培訓班,課堂上許老師亦提及,由此可印證英雄所見略同。
有多少的訓練課程,皆名為「ㄆㄟˊ訓班」,試想中國字多奧妙,培訓?陪訓?由個人自由心證。有心想學者,這個班就「培訓」你,若是濫竽充數者,那就到這個班「陪訓」吧,多貼切之名稱,以後辦活動是否會應用?
晚餐是戶外的「特生式」自助餐,有飯、有麵、有米粉、有湯、有冷飲,悉聽尊便。晚餐暫且不表,餐後即是晚間課程,用馬不停蹄,或以台語「飯含在嘴裏」不為過,這時已漸顯魔鬼訓練營雛型,也漸體會誤上賊船之悲哀,但這是自找的,要怨誰?怨天怨地?其實不如怨自己。說年輕不懂事?想來也已屆耳順之年,也已不屬年輕,是該懂些事了,何以還如此輕狂?
簽名認識學員、約會卡,這些都是其精心設計者,可惜只有六格,或許太看輕學員了,馬上即填滿。因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就別問如何達成之過程了。課堂上老中青三代,透過不斷之分組,很快就打成一片了,同時也和樂融融。(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