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民以食為天()


 



時序已過春分,轉眼就是清明,先不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今天來說說脆梅的做法,慎終追遠的掃墓事,留待下次再談。


梅花被國人尊為國花,或取其不畏風霜,越冷越開花之風骨吧。國畫中常見畫家寫梅,或因梅耐寒雪,冰肌玉骨獨傲群芳之故;但見梅枝骨幹蒼勁,數朵梅花點綴即成。故宮珍藏之歷代國畫梅花名作中,若能靜心賞析,還真是人間快事一樁。


梅花在台灣開花期約在每年十二月中旬至翌年一月中旬,尤其是素有梅之鄉美名的南投信義鄉的風櫃斗與烏松崙,更是遊人如織,望著蒼勁枝幹及一望無際之滿樹梅花花海,直讓人仿如置身人間仙境,頗有不知今夕是何年之嘆。


台灣的食品加工業算是發達,當能品嚐各式蜜餞,而梅子即是其加工原料之大宗。從零嘴之話梅、紫蘇梅到藥用之烏梅,可謂玲瑯滿目。若說有人不知梅子是梅樹的果實亦未嘗不無可能,就像不知花生是長在土裡般。


梅子是在花謝後所結的果實,依其種類之不同,果粒大小亦呈現1~3公分之差異,果皮有短柔毛,未成熟前為青色,又稱青梅,味酸澀,成語之望梅止渴,即是指青梅林而言,惟梅樹的青梅鮮果,其滋味是苦澀且含氰酸毒素,根本上是不宜生食的,這或許與該成語有所出入。


台灣梅子的採收期約在每年的三月下旬至五月中旬,除食品加工廠之收購外,梅農能自己加工的數量有限,致青梅價格不佳,這是梅農之宿命,梅冬好則梅價低,梅冬不好則無梅可賣,梅農除徒呼赫赫外,尚能奈何?農業補助亦僅止於望梅止渴而已,悲乎!


據書載梅子富含檸檬酸、蘋果酸、琥珀酸等對人體有益之物質,能促進人體之新陳代謝,能消除人體內毒素累積所產生之倦怠感,能促進食慾,也能促進腸胃之蠕動,對人健康幫助甚大。但有人對市面上之梅子加工品望之卻步,實是因為害怕加工過程之添加物所致,頗有因噫廢食之感。若說個人能DIY一番,既可吃到梅子加工品之美味,又能吃得安心吃得乾淨,何樂而不為?


時值青梅初產時分,以此時之梅,製作脆梅正是時候,筆者不揣淺陋,僅將個人收集且實做過之經驗,公諸於此,願您也能親自動手,享受一番並能『自食其果』。


茲將脆梅製作公諸如後:


 


脆梅製作


 


材料:10斤青梅(6分熟,清明節前採收),鹽1公斤 ,糖6公斤


1.  將買回之青梅去蒂及將不良果粒撿拾乾淨


2.  放入大臉盆中加入1公斤 鹽巴搓揉,約至青梅表皮呈熟狀,使苦汁流出


3.  加水至淹過梅子面,浸泡8小時(期間要翻動)


4.  將梅子撈出,用刀背拍破(不要太大力,會使梅子果肉分離)


5.  置於清水中(活動流水)4小時後取出風乾


6.  1公斤 糖煮成糖水,放涼後,浸泡梅子淹過梅子面,1天倒掉(再重複1)


7.  第三次將剩餘的糖煮成糖水,放涼後加入梅子,放入冰箱中貯藏,可隨時取用。(4日風味更佳,越冰越好吃)


8.梅子吃完剩餘之糖汁,不要隨便倒掉。取出少許,調入米酒,即成風味絕佳之梅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村夫阿土 的頭像
    村夫阿土

    村夫阿土的部落格

    村夫阿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