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混凝土路面工程監造實務


一、前言


二、路面概論


2.1 瀝青混凝土路面概論


2.2 瀝青混凝土路面損壞類型及其成因


2.3 瀝青混凝土路面損壞調查


2.4 瀝青混凝土路面整修模式


三、路面材料及規範介紹


3.1 地瀝青材料


3.2 粗細粒料


3.3 填充料


3.4 添加材


3.5 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範之介紹


四、拌合廠監造實務


4.1 瀝青拌合廠簡介


4.2 瀝青拌合廠生產流程


4.3 瀝青拌合廠品質管制實務


五、現場作業監造實務


5.1 交維措施


5.2 刨除作業


5.3 黏層噴撒


5.4 舖築作業


5.5 滾壓作業


5.6 完成面檢驗


一、前言


道路建設關係國家整體發展,道路之於國家猶如動脈之於人體,其重要性自不待言。政府自播台以來,即殫精竭慮於道路建設,因為民國60年代中山高之興建,將台灣由農業社會帶入工業社會,接著是北二高、中南二高及12條東西向快速道路之興建,將國內串成一公路網;由於該等成就,因而帶動國家經濟之繁榮發展,更提升了國人之生活水準與素質,故云「道路為經濟發展之動脈」實為至理。


路面提供車輛行駛,通行後即因交通荷重、天候、外力作用、意外事故及材料等因素,逐漸產生缺陷與損壞,因而降低其服務性,影響交通安全,甚至造成用路人生命、財產之損失。養路單位為維道路之服務品質,路面結構之完整性、行車安全及舒適性,路面養護之進行是有其必要性。易言之,路面養護之目的在於使道路在其服務期間應能維持一定服務水準以上,因此在通車後路面結構尚未損壞之前,即會透過定期或不定期的養護作業延續其使用壽年。


本路路面整修行之有年,早期即有路面小組之編制,也曾將此人員選送美國受訓,藉收「他山之石」之效,旋隨人事之變遷及人員之退休,路面小組似乎也曾沉寂一段時日,主辦工程司也從早期之資深工程司慢慢蛻變成基層工程司來擔任,整修工作也從早期之白天施工漸漸改為夜間施工,路面品質也隨著施工環境而漸趨低劣,非但有礙使用機能增加維修成本且令用路人怨聲載道,間接地亦損及政府之威信。職是之故,如何提升路面整修工程之施工品質實為當務之急。本文係奉命撰稿對初次參與路面之工程人員進行6小時之「瀝青混凝土路面整修工程監工實務」訓練,課程內容包括路面概論、路面材料與規範介紹、拌合廠監造實務及現場作業監造實務等四大部分,期能經由此在職專業訓練充實工程人員之專業知識,加強工程人員專業素養,提升本路路面工程施工品質。


 


二、路面概論


2.1 瀝青混凝土路面概論


道路工程係於路床上依設計圖說以土石填築或開挖成設計圖示之路盤,再於其上填築碎石級配料作為基()層,最後再舖築面層,並設置路肩與車道接續而成。依挖填之區別分為填築之路堤、開挖之路塹及半挖填之半堤半塹等三種型式。路面則依面層使用材料之不同,分為瀝青混凝土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兩種。


瀝青混凝土路面在設計上是採層理論分析力學行為,因其本身不能承受撓曲應力,當路面承受荷重時,如下層結構變形,則其上各層結構亦隨之變形,所以稱為柔性路面(Flexible Pavement)。在各種土木材料中,以瀝青混合物之材料最具代表性,故又稱為瀝青混凝土路面(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剛性路面就是指水泥混凝土舖面而言,其於設計分析上,係以版之理論(the Plate Theory)代替層之理論(the Layered Theory)。


瀝青混凝土路面,係指於路床上依序由路盤、基層及表層所構成者,並設置路肩與車道接續,為防止路床土壤侵入路盤,通常在兩層之間設一遮斷層,為防滑或摩耗之目的,再於表層上設置摩耗層。通常摩耗層是不計入設計當量厚度的,本文所稱瀝青混凝土路面僅係指表層及摩耗層而言。(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村夫阿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