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混凝土路面工程監造實務(續一)
2.2 瀝青混凝土路面損壞類型及其成因
欲進行瀝青混凝土路面之養護,首先須對路面之損壞類型、損壞原因及養護對措有所了解,才能夠對症下藥。常聽人譏諷「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係庸醫之作為,這或許在醫病上是如此認定,但是在路面養護作業上,若果真能夠「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話,還真會是事半功倍呢。本章節中將漸次談及路面之損壞類型、原因及其養護對措。
(一) 損壞之類型
路面受設計方法、引用規範、使用材料、配合設計、施工方法或施工管理等因素之影響,於完工通車供用後可能會發生種種之損壞,茲將其損壞類型大分為龜裂、變形、表面破壞及其他等四大項,略述於後:
1. 龜裂—包括縱向裂縫、橫向裂縫、邊緣裂縫、反射裂縫、滑溜裂縫、鱷魚皮狀龜裂及塊狀龜裂等
2. 變形—包括車轍、側擠、沉陷及波浪狀變形等
3. 表面破壞—包括冒油、磨光、表面剝離、鬆散及坑洞等
4. 其他—包括段差
(二) 損壞之成因
路面之所以會損壞,不外受施工材料、施工方法及交通因子之載重,僅將各種損壞型態之可能之成因略述如下:
1. 龜裂
a. 縱向裂縫—多發生於新舊路面之交接處,諸如拓寬工程之新舊路面接縫處,因未採取鋸縫及階梯式施工,導致接縫處呈不規則之鋸齒狀,而於滾壓過程中難以壓實,完工通車後因壓實度之不足加上車行其上之重載,產生不均勻沉陷而開裂,形成一條與車行方向平行之裂縫,其大小端視施工之良窳而定,此種裂縫有時需經多次路面整修後才會趨於穩定。
b. 橫向裂縫--多發生於路面施工之接縫處或下有剛性結構物之處,常見者有橋涵之接頭處、柔性與剛性路面之接頭處形成與車行方向垂直之裂縫,主要原因為接縫處之黏層施工不良或底下結構物之回填不實所引起不均勻沉陷反射而成之橫向裂縫。
c. 邊緣裂縫—類似於縱向裂縫,不同點為發生於最外側車道與路肩或剛性路面與柔性路面之接縫處所產生之裂縫。可能原因為不均勻沉陷或接縫處之黏層施工不良或壓實不足所引起。
d. 反射裂縫—顧名思義為路面底下之基底層因承載力不足而開裂或瀝青混凝土之下層開裂或剛性路面之接縫處因上面封層厚度不足,經車輛載重之重複輾壓而引起之表面裂縫,此種裂縫係因底層裂縫反射上來而引起,故稱反射裂縫。
e. 滑溜裂縫—此種裂縫為瀝青混凝土路面之表面因通車後不具抗剪力或抗剪力不足而滑溜,形成一種新月型之裂縫。成因通常為舊路面未清掃乾淨即行噴撒黏層、黏層噴撒量未能妥為控制,太多或太少皆為不當,所謂過猶不及。或使用不當之黏層材料或薄層施工不當所導致。
f. 鱷魚皮狀龜裂—瀝青混凝土路面完工通車後因車輛載重輾壓或底層結構不良而致表面產生不規則有如鱷魚皮狀之多邊形故名。成因為瀝青混合物老化、路面結構承載力不足、載重車過重長期輾壓或管線等挖掘後之回填不實所致。
g. 塊狀龜裂—類似於鱷魚皮狀龜裂,惟其龜裂形塊較大,此為鱷魚皮狀龜裂之預兆,若不及時處理則會衍變成鱷魚皮狀龜裂。(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