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婚姻習俗(二)


 



訂婚後,緊接著是為結婚迎娶作準備,當然布置新房是必然,而非隨便。說個笑話,話說有某一青年,家中飼有一童養媳,準備作為其對頭,但是一年又一年,就是沒送作堆。可能是垂涎已久,有天,在剉草時,竟然渾身發抖狂奔回家,口中唸唸有詞,家中事大人見狀問曰何以至此,答曰:公媽附身。其父問說為什麼,答稱公媽說要其與童養媳做大人。


父親說:即時即刻,沒房間。答曰:牛稠間。父親說:沒眠床。答曰:隨便。父親說:沒看日子。答曰:明天。就這樣,假劣祖劣宗之名,而達到送作堆做大人之目的。虧他還想得出,一時引為笑談。


以前的新房,通常都選較邊間,就是俗稱的護龍。或許是隱密性較高吧,也或許是輩分的關係,因為通常正身都是年長者居住較多。在格局上,鄉下人嗎,是以木柱、木板隔間,眠床若是購買的,在那個年代都是紅八腳眠床,有肚板,講究點的,還有鏡子、雕刻花鳥等。


當然,床上用品至少有棉被、枕頭,鄉下人當年還是墊草蓆者居多。若說是裝潢成炕床,則會將整間釘滿,眠床底下是以木柱支撐,再墊以隔梁,上面鋪上木床板即成。講究的,或許會鋪上榻榻米,新婚是舒服,若有小孩後,一旦尿床,有時還會生蚯蚓,是為不方便處。


蚊帳是必須,畢竟鄉下蚊蟲總是較多。因為鄉間房舍,廁所總是設於豬稠邊,怕新人夜間上廁所不方便,通常房間內是配有尿桶的,直到二十幾年前,鄉下房子才有在室內設馬桶的廁所。不若現代建築,主臥還有衛浴設備。


若是多年未有喜事,致廳頭老舊斑駁,通常也會順便整理一番,當然,整理與否,端視經濟財力而定,以前人,畢竟是較務實,少有打腫臉充胖子的情形發生。


結婚準備至此,理論上已告一段落,常聽人戲稱,大樣的設起來了,可以娶媳婦了。再問設了什麼?原來是棉被已打起來了,可想而知,以前人生活之困苦。


接著是送日頭單,告訴對方迎娶之日子及時辰,當然,較龜毛的女方還會將此日仔單,拿去給信得過的擇日師覆核,稱之為覆日仔,一切平安大吉,則準備出嫁。送日頭單時,較工夫者還會附上日頭餅,讓女方分送至親,但這不是必須,記得當年三叔結婚時,即無此習俗。


迎娶是以一頂花轎去抬新娘回來的,因為離家不遠,抬轎時間約需半個鐘頭,等於是中途休息一次即抵家,因此不會有新娘方便的問題。若是離夫家甚遠,則會由轎夫選擇較偏僻且隱密處,讓新娘方便。台諺有「扛轎不扛轎,煩惱新娘不放尿」之句,大意即是說此,順便說明。


聽說,坐轎時有些人的體質是會暈轎的,就如暈車、暈船般。或許是忙於出嫁,體力較透支,或是緊張,或是不捨離開父母的心情作祟,但實際情形,因無法親身體驗,故不得而知,無可奉告。


依習俗,在轎子前面有一前導者,手持一長竹竿,尾端綁上一塊豬肉,其用意是若途中遇到老虎,可以將此肉給老虎吃,以免虎傷人。這令人百思不解,台灣除動物園外哪來老虎?即使是狗在當年都不易見到。或許當年民智未開,有此舉還情有可原,睽諸現代迎娶還於華車上綁以竹竿豬肉,真令人啼笑皆非,真是食古不化啊。


進得門來,依我們的習俗,新娘由一小男童請出轎後,是直接進入新房的,不必祭拜祖先,更不必拜見高堂。因為我們的高堂是須迴避的,不知為什麼?或許是王不見王吧。


當年負責請出轎的小男童就是區區在下我,因為生肖屬龍,是大肖,大吉大利討人喜,也因此賺得一個紅包。習俗上結婚忌諱很多,說什麼屬虎的不能隨意進新娘房,難道他就不用結婚嗎?或是於要合婚時改屬貓?


接著就是喜宴了,在當年喜宴並非結婚之必須,當手頭拮据時,只要宴請至親及幫忙者即可,若尚有能力,則會邀集親朋好友及鄰居,當然也有好大喜功者,會廣發帖子,大肆搜括一番。不過也須視個人平時出手情形衡量,所謂禮尚往來,因為若不自量力的結果,有時會呈現「阿婆蒸糕-倒貼」的情形。


我們家既非大戶人家,當然行事很低調,當年只宴請了六桌,且還無收禮,這個習慣沿襲至今,我們家從未收過禮。後來我結婚時亦由家父主婚,在鄉下宴請六桌,而我兒子由我主婚時,亦以六桌為限,並無實質之增減。


在當年,交通不方便,鄉下人辦喜宴,原則上是請稍懂廚藝之總鋪師,到家裡來幫忙煮食,首先他會開菜單,再由幫忙者,所謂的「逗腳手」前去街上採購,回來後由女人家幫忙撿菜、清洗,再交由總鋪師。因為從街上買回到整理完成,最快也將近十點,而喜宴往往是正午即開桌,短短兩個桌頭要煮十道菜,在時間上是蠻趕的,故台諺有「醫生驚治嗽,總鋪驚食晝,土水驚掠漏」之句。


菜色依經費決定,不外雞、鴨、豬及魚等,青菜為當令者,記得當年似無青蘆筍,而韭菜花常是宴客菜之一。湯則是菜頭湯、日光瓜湯,酸菜豬肚湯等,習俗上酸菜豬肚湯是最後一道,若於中途即出,則會被譏為「不擔輸贏,那麼早就翻豬肚面給人看」。


喜宴完畢,新娘還不得休息,還須有「呷新娘茶」的儀式,當然這並非一定要,視情況而定。「呷新娘茶」一方面是介紹新娘給至親好友,一方面是給新娘子送個見面禮。


在廳頭至親好友依長幼秩序排座,新娘由媒人婆牽出,依長幼順序一一送上甜茶,此時較有口才者或是風頭清伯,會說祝賀的好話,所謂的「四句聯」,一一敬完即由媒人婆牽回新房,有的地方還會二次敬菸、敬檳榔等,我們家鄉較簡單,僅敬茶即可。


約十分鐘時間,即由媒人再牽出,收茶甌,此時呷茶者會將紅包置於茶杯中或茶杯下。而新娘則回以簡單之禮物諸如手帕或香皂等,如此即完成儀式。


我們的習俗,新娘結婚當天不須拜祖先,但須於當年除夕時,上香祭拜公媽致意,這樣做就省了很多當天之瑣碎事,這是我們祖宗之智慧,特此一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村夫阿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