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B級人生
日本經濟學家森永卓郎君,渠於1957年7月12日誕生於日本東京都,畢業於東京大學經濟學系,專攻總體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及教育計畫等。目前為日本知名之經濟評論家、藝人及獨協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他對人生有獨到之見解,將人生以「人生投資報酬率」之觀點,就人們對『時間』、『健康』、『財富』三大財產領域的平衡度,加以區分為A、B及C三級,而獨鍾於「B 級人生」。
所謂「A級人生」,就是指終生窮追財富,除了錢之外還是錢,根本沒有時間或身體來花錢,屬於「有錢沒閒」者流;所謂「B 級人生」,就是指雖追求錢但也還保有時間及身體去用錢,在財富上或許是「錢少一點」,但是「仍有閒暇時間」去陪家人、去結交朋友,可算是「有錢又有閒」者流。而所謂「 C級人生」,則是指經濟困窘之待業者或失業者,可能是「有閒卻沒錢」者流,也可能是底層勞動者,屬於「既沒錢又沒閒」者流。
記得曾有一本暢銷書『從A到A+』,闡述產業界要精益求精,如何「從優秀到卓越」。企業要生存、茁壯,的確是有其必要性,但若證諸於人,則要有相當的自知之明,有多少實力,承擔多重擔子,否則過勞死之英雄塚,又將多一條冤魂。
本人求學期間,因少不更事,凡事追求第一,而錯失了夢幻般之大學生涯,天天書書書,輸掉了美麗人生。當年若是追求八十分,或許僅要用五成功力即可達成,剩下的時間,能夠拿來充實人文科學,拿來參加課外活動,拿來結交更多之志同道合朋友。
書呆子之結果,人生又幾何?記得當年科主任,曾提及渠於成功大學兼課期間,其分數評等之最高標即為70分。初,同學亦不以為意,在畢業出校門找工作後,在應徵單位口試中,被告知其公路、鐵路之在學成績太低而未被錄取。
後來輾轉傳到該教授耳中,改變了他之觀念,分數對教授而言,不值一分錢,但對學生是重要的,以後該教授之基本分即為八十分。多年後,忝為人師,即將此奉為圭臬,幼時之記憶,足影響一生。
職場亦然,不求第一,不求冠軍,但求第二,做一個老二哲學之奉行者。不忮不求,在生活上將更從容,當能維持在一定的水準之上,因能以付出時間、精力較少,反而更能做自己。
多少名位追求者,英年早逝?多少名位追求者,行隻影單?難道真應了「高處不勝寒」嗎?多少金錢追求者,過勞而死?難道真應了「人為财死」嗎?
森永卓郎推崇『B級人生』,渠認為B非Better,亦非Bad,而是Beautiful。亦即B非更好亦非不好,而是美麗的,人生追求的不就是如此嗎?諸位大德,您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