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續一)
第二天,起個大早,週遭巡禮一番,谷關似無昔日之風華,顯得有點冷清,是天意?是人慾?物換星移,令人不勝唏噓。
與導遊約好6:00爬捎來歨道,只知道1,300M,似無多大困難,興匆匆的出發。雖導遊有言在先,會有一段直上之陡坡,但並不知會是600M之直上,加上700M之直下,走來似有點吃力。
木棧道之興建,近些年似已成為山林中歨道之常見,雖覺有點浪費木材,但走在其上的確是蠻舒服的,加上有些路段是以廢枕木舖襯,更加顯得修築此歨道之不容易。想想,我們空手走都嫌太累,更何況是須抬此粗重之木頭、水泥、碎石及石板。發心?鋪路造橋?抑是為生活所逼?
爬此歨道,領悟頗深。爬得上氣不接下氣,汗流浹背,費盡千辛萬苦,又回到原點,所為何來,是想證明自己能爬上去?是不服輸?是想欣賞沿途景物?還是真想登高以遠眺腳下美景?人生旅途不也如此嗎?匆匆忙忙,汲汲碌碌,為何辛苦為何忙?
爬山者,是否每位都能沿途竚足觀賞小花小草?是否能凝聽沿途之蟲鳴鳥叫?記得,於一次特別相約之拉拉山神木之旅中,親戚說道「我來過無數次,但我皆不知原來拉拉山上有那麼多的神木」。因為這位親戚爬遍台灣各大山,唯一目的就是攻頂,沿途風光則不在其目標中。
人生旅途中,你是否曾稍駐足於個人之喜好中?看本閒書,看場電影,泡杯好茶,喝杯咖啡,或與三五好友小酌一番。還是無時無刻地將生活繃得緊緊地,隨時皆在備戰中?當然,鍾鼎山林,並無絕對之對錯,舒服就好。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雖或有差別,惟皆愛大自然。山有山之美景,水有水之可愛,當心情放鬆時,當敞開心胸時,則皆能靜觀自得。漫步於山林中,想想能與天地合為一體,暫時拋開凡塵諸事,讓微微清風、澗間潺流洗滌那疲憊的心靈,盡情享受林間那充滿芬多精及負離子的森林浴,是一件多麼愜意的快事。
人或有或多或少之征服慾,征服山、征服海、征服全世界,但真正征服了又若何?何妨換個角度與萬物和平共處。也無須「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那是不務實,做人還是講求點實際較好。無論科技如何進步,世事如何變遷,還應保有「看山永遠是山,看水永遠是水」的心境,純真、務實,才會生活得怡然。
有道是「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看似有理,深思之則不盡然。生活易不易,存乎一心,現代之景氣雖不是很好,但也不至於比四、五零年代差,之所以認為不容易,是「人為物役」使然,能簡單生活,即可樂活,曾於前文中闡述,不再贅文。
此行,身心舒暢,感悟良多。上山不易,下山亦然。若爬山不懂欣賞沿途美景,則不如原地踏歨,至少不會氣喘噓噓。樂山樂水樂自然,心情放鬆則萬事輕鬆,征服天征服地不如臣服於自己,對自己好一點,猶勝於對他人好上千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