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吃醋
俗云:「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醋之於生活的重要性可見一斑。醋常被用作烹飪之調味料或經稀釋後當飲品。
醋依其製法分類,可分為釀造醋、合成醋及再製醋等。釀造醋係以穀物、水果、草木或酒粕等為原料,經過微生物發酵製成,因其成分中含有百分之三到五的醋酸及少量的酒石酸、檸檬酸、氨基酸、蘋果酸、琥珀酸等有機酸,對人體而言,具有一定之功效,故為生活之必須。
合成醋係以化學之冰醋酸加水稀釋至3~5%後,再添加化學調味料而成,故又稱為化學醋。因其加入之化學成分難為身體吸收,多食用會影響身體健康,原則上仍以少吃為宜。
再製醋,顧名思義係以釀造醋為基底醋,浸泡各種原料而成,飲用前先濾其渣渣。常見者如梅子醋、檸檬醋等,夏天時加冰塊稀釋飲用,除可增加食慾外,亦能消暑解渴。
飯前,若微飲醋湯,能促進胃酸分泌,幫助消化。但胃弱者不宜空腹喝醋,腸胃功能障礙者也以少吃醋為宜。我們常有「少鹽多醋」之說法,是因為醋能開胃,醋能刺激胃酸分泌,醋能幫助消化,醋能預防高血壓等之功效。
隨著社會之富裕,現代人於飲食上傾向多吃魚肉,少吃蔬果之現象,導致體質常偏向酸性,平時除容易產生疲勞感外,甚或罹患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根據醫學研究,吃醋和吃蔬果一樣,有助於體內酸鹼值之平衡,故常倡多吃醋。
於日常之烹飪中,加醋能增添菜餚之風味,同時食物加醋後,能讓人在味覺上錯覺,能減少用鹽量,降低鹽攝取,因而降低罹患高血壓、動脈硬化、冠狀動脈心臟病、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之風險。烹飪中,燉煮排骨時,加入適量之醋,能夠更容易攝取其鈣質。
易言之,能適量「吃醋」對健康是沒有壞處的,常吃醋能消除疲勞,能刺激胃酸分泌以幫助消化,能促進新陳代謝、降血壓、防止血管硬化等。
在感情領域中,亦有「吃醋」之字眼,或許取其「醋是酸溜溜的」而「嫉妒也是酸溜溜的」,滋味相當之意。
吃醋之典故,相傳是出自唐朝,唐太宗欲賜二美女予當朝宰相房玄齡為妾,但房妻因嫉妒而橫加阻擾不讓。太宗無奈,令房妻在毒酒和納妾間擇一。沒想到房妻剛烈,寧死也不允納妾,端起「毒酒」一飲而盡。喝完後,才發現不是毒酒,而是帶有甜酸香味的醋。皇帝許其剛烈,從此不再提房玄齡納妾之事。後人將「嫉妒」和「吃醋」附會,因此「吃醋」便成了「嫉妒」的隱喻語。
感情世界中,「吃醋」本是正常之心理反應,是對另一半「愛和關心」之另類表現。在深層心理學上是「感情專屬」和「害怕失去另一半」的潛意識心態。換言之,「吃醋」是愛情之露骨表現,是一種心靈告白,一種捍衛主權之絕佳武器。
感情世界中,女人心胸是較專一的,就如眼中容不下一粒砂般,沒有第三者存在之空間,甚至連幻影皆不容。世間或可找到不吃飯之女人,但不吃醋之女人則難尋。
「吃醋」通常是伴隨著自卑,一種對自己沒自信,以及對伴侶懷疑而生。不吃醋並不表示不愛對方,但吃醋卻一定表示不信任對方。一個思想成熟者,不會隨便吃醋。因為既然相愛,就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扶持,一旦起疑,即代表信任感已動搖,自然疑心生暗鬼,活在猜忌之痛苦中。
感情世界中,「吃醋」的動機,可能是基於當事人為加深雙方之感情,藉由吃醋明示愛意,告訴對方,你的行為,我很在意,因為我太愛你之故。可能是基於當事人在試探對方之感情,故意作某事,看對方是否會吃醋,而據以判斷對方愛多深,雖有點「頭毛試火」之玩味,但仍有許多人樂此不疲。也有可能使當事人之感情惡化,當「扼怕死,放怕飛」之心態浮現時,一方扼得越緊,另方則越想掙脫,感情事即是如此,無庸置疑。
當然,並不是不能吃醋,而是要懂得拿捏。異性間(特別是夫妻)適時適切的吃醋是一種感情生活調味料,能讓感情生活多采多姿。吃醋之意境是要抱著「吃醋不是不信任你,而是很在乎你」的心態,讓對方釋懷。
但若動輒吃醋,甚至無厘頭式的吃醋,那就像烹飪中添加太多的醋,使食物太酸而無法入口。感情生活中吃醋必須維持適當,否則就會變得相當沈重。
感情生活中,吃醋就如喝酒一樣的稀鬆平常,無須制止,也無法制止。但切記「喝酒過量會傷肝」,同理,「極度吃醋則會傷心」。
女人吃醋雖覺酸,但酸中尚帶點甜,會比完全放任不管,臨事吃苦好,這是十個女人九個吃醋之主因。惟吃醋若不得當,不會講求吃醋之意境,逢醋即狂飲,或動輒打翻醋罈子,弄得滿屋子醋酸味,此種愛吃醋的人不一定能得到幸福,另一半會怕,怕被羈絆。反之,若懂得吃醋之技巧,是個會吃醋之人,則將是事事如意之幸福人。諸位大德?您是個「愛吃醋者」抑「會吃醋者」,不妨靜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