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速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品質之研議(續一)
二、高速公路施工品質管理之現況與問題點
2.1 規劃設計階段
規劃設計階段之品質管理,原則上係始於公路資料調查、初步設計、預算概估已迄細部設計等諸過程,規設成果尚需配合審查作業以進行設計確認(design review),藉由嚴謹之步驟,以求較周延之設計成果,因為品質是設計出來的,良好之設計將是良好品質之保證,不良的設計而奢求良好之施工品質,無異緣木求魚。該階段常見之問題點如下:
1. 公路資料調查不確實
2. 設計方法不符當地需求
3. 施工規範抄襲美、日等國,未考慮國內之施工環境
4. 顧問公司之甄選制度未儘完善
5. 顧問公司從業人員素質參差
6. 工程主辦單位人員素質太差又人力不足
2.2 招標發包階段
品質管理活動包括招標文件之制定、投標資格之訂定、招標公告、開標、決標、簽約等等。經由政府採購法之頒佈實施,理應較無缺失才是,然因執行層次之不同而有些許之差異。常見之不良現象如下:
1. 政府採購法無資格標之限制,導致營造廠以區區數千萬元之資本額承包數億至數十億之工程。
2. 政府採購法有統包之機制,國內少有統包之行為,限制了營造廠研究發展之空間。
3. 政府採購法有限制借牌、圍標、綁標之條文,國內難有有效之管理事實。
4. 契約內容偏向業主,造成不公平契約。
2.1.3 施工作業階段
品質管理活動包括監造者之監造管理、承包商之施工管理及品質執行等。依其作業分為自辦監造與委辦監造兩種。該階段常見之不良現象如下:
1. 「施工計畫」流於形式
2. 盲目投標、低價搶標因而導致偷工減料或中途倒閉衍生契約執行糾紛
3. 從業人員素質參差,影響施工品質
4. 設計者之設計書圖未能明確表現,致監造與施工困難。
5. 承包商未能慎選機具,通常多為一機多用,過猶不足,因而導致未能按照計畫施工或成本、品質難掌控。
6. 三級品管未能落實,因而導致三級品管造成三流品質。
7. CNLA認證制度之偏頗造成業主不能親自試驗因而影響品質。
2.1.4 完工驗收階段
公路工程之施工,於路工方面係依整地、填(挖)方、基層、底層至面層等循序而上,於各施工階段均需有各項檢驗、紀錄及施工日誌等進行分層初驗,而於完工時即據以驗收。因此驗收人員需徹底查驗各種施工文件後再進行工地之驗收。該階段常見之不良現象如下:
1. 工程驗收流於形式
2. 工程單位未能充分執行階段性初驗。
3. 工程瑕疵未有妥切之罰責。
4. 保固責任流於形式。
綜合上述,高速公路於施工上之問題點歸納如下:
1. 制度方面
招標制度不健全,導致低價搶標、圍標、綁標等因而影響品質;委託設計制度不健全,導致不良、不當之設計,因而影響品質;監造制度之不健全,導致偷工減料、逾期完工等工程弊端層出不窮,因而影響品質;驗收制度不健全,因其流於形式而影響工程品質。
2. 管理方面
管理技術不當,導致品質低落;缺乏職前訓練,導致工程團隊成員不知,因而影響品質。
3. 人事方面
設計人員素質不良,因而導致低劣、錯誤之設計品質;業主單位之設計人員素質不良,因而無法進行妥適之設計審核;監造人員未盡責任,任令其施工因而導致品質不良;施工人員技術不熟練因而導致品質不良;驗收人員不具專業知識,僅以核章了事,故無法藉驗收手段來嚇阻承商之不當施工,因而影響品質。(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