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民以食為天(四)


 



嘗聽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本是自然界之定律,但被宗教界借為勸世文,透過其「因緣果報」的論點,用以說明種甚麼因,即結甚麼果。


台諺中,常對於運氣不佳者有「人若落衰,種蒲仔生菜瓜」之句。其實這僅是唸逗句而已,或因個人見聞淺,似無看過「種蒲仔生菜瓜」之情事。諸位大德,見多識廣,果有所見,還請您撥冗告知一聲,好讓我開開眼界。


儘管台灣之農業技術精進,能將蒲仔頭接上西瓜,但生出來的仍是西瓜,無論外型或是果肉,只是偶有大西瓜剖開時,裡面有白色薄層及絲紋而已。當然,也有果肉略顯微硬,且較無西瓜應有之沙質感。


瓠瓜其實是蒲仔中之一種,蒲仔依其果型分為四類,果型長圓形者稱為瓠瓜,果型圓形者稱為匏瓜,果型扁圓形者稱為扁蒲,果型兩頭粗而中間細者稱為葫蘆。習慣上我們將前三種皆稱為蒲仔,或依其形狀簡稱為長蒲、圓蒲。記憶中,故鄉是將長蒲稱為腿蒲,或許是其果型長得像人腿般;而圓蒲則稱為大蒲,因其果型碩大之故。


昔時,窮鄉僻壤的故鄉中,會將果型較漂亮的長蒲留下來使其成熟,除作為來年之種子外,長蒲在蒂頭下約10公分處鋸半,再由上採縱切式鋸開,移開蒲片,取出內藏之果肉及種子後,其長蒲即成良好之容器。通常會將鋸下來之蒲片穿個洞,套上細繩後,即會讓長蒲成為有蓋之收藏容器。在當年物資匱乏年代,還蠻管用的。


現代家庭廚房中,掏水有各種材質之瓢杓。在昔時農村,無論是廚房掏水或是餵豬掏餿水,皆以自家種的圓蒲留到成熟硬了後採收者為之。首先將採回來的成熟圓蒲刮掉青皮,放到大太陽下曝曬數日,直到乾燥後才收於屋簷下陰涼處。


在農閒時期或下雨天無法下田工作時,再將圓蒲拿來以細齒之長鋸鋸開,取出果肉及種子,裝入長蒲容器中,供來年使用。而已成對半開之圓蒲,以鐵器慢慢刮除黏附之果肉後,即為農家通用之瓢杓,多餘者,也會拿到街上變賣以貼補家用。


上述之圓蒲瓢杓,現代別說使用,連看到的機會都已很少了,要看的話,或許就要到博物館或是標榜復古之鄉村餐廳。這種隨時代進步而盡棄昔時器物之舉,是福?非福?就留給各人去評斷吧。


今年是瓜果豐收年,農家種的瓠瓜,產量多到不知如何處理,要賣沒人要,要醃製又不知如何處理。僅以個人經驗,提供簡單之醃瓠瓜方法,但願諸位大德能如法泡製一番,既能吃得安心也能吃得開心。


謹簡單將醃製過程提供如下:


醃瓠瓜


一、瓠瓜之準備


1. 去皮,切成約1公分厚之片狀


2. 以鹽(略鹹)醃漬後,即以重物壓12小時


3. 取出曝曬至約成面乾縮水狀


4.             收取置於陰涼處備用


二、佐料之準備


1. 市場購回酸梅粉、細砂糖


2.             話梅數顆


三、容器之準備


1.             將廣口玻璃瓶洗淨晾乾備用


2.             不鏽鋼鍋(拌和用)


四、醃漬瓠瓜


1.將準備好之瓠瓜切絲,大小如榨菜絲般


2.放入不鏽鋼鍋中


3.撒上酸梅粉、細砂糖


4.以筷子拌和或直接以手拌和


5.拌和時可加上數顆話梅,增加其甘味


6.裝入廣口玻璃瓶,逐層壓緊,以防止發黴


7.放入冰箱,隨時取出即可食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村夫阿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