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另類思考(九)


 



常聽聞「船到橋頭自然直」、「山窮水盡疑無路」或「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等之話語,這些皆是安慰的話,也可能是勉勵的話,且人們也習以為常的奉之為圭臬,不敢或有疑惑,惟恐因而觸犯先賢。


或許有人也會覺得這種想法很消極,甚至很阿Q,因為任誰也不能保證船到橋頭自然直。這樣說,彷彿又離真理近了點,但似乎仍未盡情理,僅以愚見闡述於後,和諸位大德分享。


話說「船到橋頭自然直」,是說凡事別太緊張,盡全力以赴,則可出現這種「船到橋頭自然直」的現象,證諸許多事也好像如此。但是若該船到了橋頭卻是「直直駛,叫都叫不停」那又該如何呢?


前者自然直是原則,而後者則是例外。通常原則上可行的,人們就盡信原則,也不會有例外之想法。但真正煩人的,卻是那幾千甚至幾萬分之一的例外,令人頭痛,令歷史重寫,能不注意乎?


凡事豫則立,是成功之鐵律。若不經一番準備,不下一番工夫,我就不信「船到橋頭自然直」。真有神仙會幫助嗎?別傻了,台諺不是有「神仙難救無命子」嗎?這就是教訓,有命的、存活的是歸功於神仙救命之功勞,而那死的,就用此句搪塞,你又能說什?誰叫你無命。


若說凡事皆能自然直,那還需努力嗎?雖說愚公移山到最後是神仙將其山移開,但若愚公無此恆心毅力,準備一代代打拼移山,神仙才懶得管呢。所以說還是愚公之功勞,而非神助,這點且深記,否則若只會等等等,作個「三等公民」的話,我看等到死還是難如願。


再說「山窮水盡疑無路」,此句或為陸游之「遊西山村」詩中『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衍異而來。原意為陸游遊西山村時,因該處叢山層疊,常常是眼看就要沒路可走了,但卻是一個峰迴路轉又是一個村落。


現今常聽聞之「山窮水盡疑無路」,其「山窮水盡」的原意是指山和水都到盡頭,根本無法可走了,比喻人已陷入走投無路的困境。若還有路可走,即使是爬壁,亦能死裡脫困,此即不屬於山窮水盡之途,理該有所區別。


若一個人真到「山窮水盡」之窮途末路,才在懷疑是否已沒有路了,那種後知後覺者,雖說尚勝於不知不覺者,但也僅是「五十步與一百步」之差而已,似乎死不值惜。天地之大,何以會走到山窮水盡處?還真該探究一番,是否有需要裝個GPS導航器呢?


姑且改為「山重水復疑無路」,但也並不一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就是人生旅途之奧妙處。在崇山峻嶺中,有時是越走越裡面,離開塵世越遠,終累死於叢山中,或因體力不支,或因糧食不繼。


有登山經驗者,是會於出發前先作好登山準備的,路徑、天候、中途休息點、糧食、衣服、雨具、禦寒器材等,最好除了同伴外還再加個嚮導,如此才能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有個愉快之登山旅遊活動。


即使是戰亂逃難,要避往山中,也該對該山有所了解,是否常有毒蛇猛獸出現?是否有出路?或竟是個絕谷?有無可充饑之野果,有無山上人家?若這些都不查,而一昧的逃,若是平民百姓或可放過,留你一條生路,若是屬要犯,則敵人縱火燒山之際,今世之『介之推』則非你莫屬。


再說,若都不是上述情形,也該確定該路之盡頭既非懸涯又非峭壁,而且確定前面的確有村,否則哪來的「柳暗花明又一村」?若該村是個黑村,盡幹些殺人越貨之勾當,則即使到了那村還是死,或許還死得不明不白呢,那還是無甚路用,別高興得太早。


接著來談「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確實山是不會轉的,說甚麼「高山低頭、流水讓路」,其實是要人識時務,要向高山低頭別逞強,要向山洪流水等讓路,否則一個土石流,就完全顛覆了「人定勝天」之歪理。


     在台語歌曲「畫眉」中有「雲雖然定定真賢走,山永遠佇遐咧等待」,說明行雲流水是可動的,而山則是矗立不動的,也就是說山是不轉的,當路開到山邊時,除非是打山洞,否則就乖乖地轉,盤旋而上下,就彷如北宜公路之九彎十八拐般,這是實體的「山不轉路轉」。


當通車後,則路既已開成,當然是依設計施工而成各種彎曲起伏,人車行其上,相對的路是靜止不動的,要彎要拐,悉聽尊便,若不彎拐,路亦不會抗議,除非坍方,否則路無論如何皆是靜止,這時就會出現「路不轉人轉」。


若是遇到固執者,凡事堅持己見。當無法改變他人時,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改變自己,思想一改變,自然就一通百通了。但此處並不強調「退一步海闊天空」,因為常會是「退一步死無葬身之地」。


當退一步之念起時,首先要看清楚是否有退一步之空間,當處懸涯邊時,難道也想退一步嗎?不粉身碎骨才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村夫阿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