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淺談失智症


 



人之記憶力隨著年齡而變化,當邁入知天命之年,則會有不如前之感,這是正常之老化現象,無需太在意,就如器具用久了功能減退般。但若屬非正常老化而是一種認知功能退化之疾病,則就非等同小可,不得不正視了,因這種疾病叫做「失智症」,一種令人聞之色變之疾病。


失智症除記憶力減退外,漸進式的導致對時間、空間及人物等認知機能的喪失。嚴重時還會使個人行為、個性改變,甚至產生迫害妄想症、幻覺等,影響周遭人事、家人、家庭。


若將失智症加以分類,可大分為退化性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或兩者之混合型等三類。其可怕性在其屬於進行性退化且絕不部分具不可逆性。亦即會隨時間而加劇病情,根據醫學研究,僅百分之十不到的患者具有可逆性。


有人擔心,失智症是否具有遺傳性,這點倒可稍安勿躁,因為其屬於偶發性疾病居多,僅5~10%者可能來自遺傳。但還是須於年輕時即顧好健康,以免因血管疾病而造成血管性之失智症。


常聽人說「每講講過去,隨講隨忘記」,這除了是老之將至的徵兆外,其實這種記憶力衰退,也是初期失智症之病徵,只是看你承不承認而已。人說「呷老就要認老」,但是說說容易,作起來困難,作得到嗎?則端視個人而異,證諸於個人,絕不認老、絕不妥協,只要還有一口氣在,永遠都是一尾活龍。


退化性失智症較常見者為阿茲海默氏症、額顳葉型失智症及路易氏體型失智症三種。


阿茲海默氏症即俗稱之老人失智症,以前或稱為老人癡呆症,這是最常見的腦部退化萎縮病變。其典型就是病人在發病初期,會有短期記憶力差之情事,常遺忘眼前的事、物,而記得較久以前的事、物。


額顳葉型失智症之特性為發病初期會出現人格變化和行為控制力的喪失,有人說「呷老了反性」就是此種病徵。


路易氏體型失智症之特性為在發病初期,患者常有全身身體僵硬、雙手不自主發抖、走路時常是身體重心不穩等現象,導致一些重複性無法解釋的跌倒現象,加上其他認知功能之障礙,會影響正常之生活。


嚴重者還會有疑心妄想症,產生被迫害或被偷竊之妄想;視覺或聽覺也會產生莫須有的幻覺;情緒不安,常會有哭鬧、咆嘯或坐立難安之情形。


失智症之另一類型為血管性失智症,通常是因腦中風或腦部受傷等腦血管病變引起。此種病徵為行走困難,常會失足跌倒;人格變化或情緒失控,導致憂鬱症;嚴重時會有尿失禁、吞嚥困難、說話困難等情事發生,造成各種不方便。


失智症導致之認知能力減退、精神障礙、行為脫序等困擾,不但是當事人痛苦,連家人或週遭者亦受害。而年齡就是失智症最主要的危險因子之一,隨著醫療之進步,人類壽命增長,相對的失智症亦水漲船高,如何預防失智症成為現代醫療之顯學,當然各人亦須有系統的涉獵這方面之知識,為自己、為長者、為社稷作好老齡社會來臨之準備。


失智症初期僅是忘東忘西,丟三忘四,只是對當事人較不方便,尚不致於影響他人,但嚴重時會有妄想症、憂鬱症、甚至於「忘了我是誰」之情事發生,這種類精神病,當還有體力時,有時還會形成加暴者,儼如社會之一顆不定時炸彈。


逾知天命之年者,在慶幸活過半世紀之際,不彷對以下現象稍加留意,當你時常有忘東忘西、誤認時空、情緒轉變、個性轉變、語言表達不良、時常迷路、視聽幻覺、疑心幻想、漫遊躁動、不當行為、睡眠障礙、行動力降低、飲食厭食、生活障礙或穿著及衛生習慣大幅改變時,則應考慮看醫生,是否失智症已悄然而至,及早預防,及早就醫。


醫師建議適時適量之運動,加上飲食習慣之維持,多喝水,多吃蔬果,戒除抽菸,少喝酒等均不失為預防失智症良方。


因為壓力是造成諸多文明病之主因,故如何減少壓力、紓解壓力即成預防失智症之良方。當然,失智症是腦力降低的疾病,維持隨時的用腦,亦為預防之道,最好能作好終身學習,為即將來臨之老年生活作準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村夫阿土 的頭像
    村夫阿土

    村夫阿土的部落格

    村夫阿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