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鹹魚翻身
「鹹魚翻身」是大家耳熟能詳之成語,依教育部編著之國語辭典的解釋為:『鹹魚,是比喻低賤的人或物。鹹魚翻身,比喻本受輕視的人或物,時來運轉,身價不同往昔』。
當一個人從貧窮困境中脫離時,或從失志中慢慢成長以致於成功時,或是某位被冰凍多時之同仁,被新任機關首長賞識提攜時,則常會被說是某某人「鹹魚翻身」,且大家亦認為確是如此。但若深一層思考,或不盡然,因為鹹魚翻身還是鹹魚,絕不會說鹹魚因為翻身則變成能動之鮮魚。
鹹魚之所以為鹹魚,早期是因為尚無冷凍技術,當漁獲量大時,為了方便久藏,以備不時之需,漁夫則會將較次等之魚,以大量之鹽巴醃製,製成鹹魚。君不見,有將石斑作成鹹魚的嗎?上等魚鮮吃都不夠了,還會拿去醃製嗎?
成語之所以為成語,是習慣而已,世間有太多被習慣牽絆的例子,諸如人要吃三餐,人要睡足八小時等等,不勝枚舉。人吃飯是為了填飽肚皮,若一個人之消耗能量大,吃三餐並不足以供應其能量需求,那麼吃五餐不行嗎?反之,若另一個人之消耗能量小,吃兩餐即足以飽腹,何以硬需三餐?此皆習慣而已。
有人常於盛宴後述說未吃飽,究其竟,是因為沒有吃到飯之故,並非真的沒吃飽,這也是習慣之故。
人睡覺是為了休息,使有足夠之體力,勝任第二天之工作。不知何時起,有所謂之三八制,亦即工作八小時、休息八小時、睡眠八小時。因著教育之普及與未盡詳細之灌輸,好像睡覺八小時成了必需。當身體不累時,亦是硬要睡上八小時,而當出力太多疲憊不堪時,本該睡上十小時才足夠,也僅以八小時睡眠,如此過猶不及,所謂「臭火燒的補袂熟的」結果讓身體累壞,這也是習慣使然。
閒話少說,言歸正傳,鹹魚之所以為鹹魚,是打從一開始即被製成鹹魚,儘管翻身,還是鹹魚。就如三千年之神木般,並不是三千年後才知是神木,而是一開始萌芽即注定是神木,因為若是種下的是一棵竹子,則儘管是五千年還是竹子,不可能成為神木。
脫離貧窮被說成是鹹魚翻身,此說有點不倫不類,貧窮者若不經過努力,不打拼,難道錢財會從天上掉下來嗎?有個笑話是說,有個乞丐,在因緣際會中認識財神,且經財神許以大量財富。無奈因該乞丐太懶而一無所獲。在另一次之碰面,埋怨財神食言。財神曰那天我將一大袋金銀財寶置於您必經之路上,您有看到嗎?乞丐說我繞道而過。續問知,何以不打開看看?答曰我才懶得動手呢。試問,如此作為,能夠脫離貧窮嗎?只有繼續潦倒的份。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雖不用時時繃緊神經備戰,但全部託付命運或相信命運而不努力,則必將一事無成。努力並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則一定不會成功,這是鐵律,放諸四海皆準,無庸置疑。
雖說鍾鼎山林,但成功是每人之共同目標,每人皆希望成功,但無需求相同之成就。就如同喝酒般,但求一樣醉,無需求喝一樣多。是人往往錯將成就當成功,故會有「力有未逮」之嘆。身長五呎者,有需要一定要有姚明般之成就嗎?緣木求魚爾。
天生我才必有用,適才適所可也。當不了棟樑,做個煮飯之材火又何妨?何以每人皆欲為棟樑?究之,自不量力而已。天生萬物,皆有其用,為消費者,為分解者,各司所職,則天地運行順遂。反之,則天下大亂矣。
宦海浮沉,除須具備該行業之專業知識外,尚須EQ。所謂EQ,講白了就是處世能力,見人說人話,是起碼功夫;好話說盡壞事作絕,說一套作一套,也是必備;吃、喝、嫖、賭、拐、詐、騙,十八般武藝還需樣樣行;公務員守則中『不捧不吹,狗屎一堆』,雖有點粗俗,但還真貼切。放眼望去,哪個不互相吹捧?美其名為注重行銷,悲乎!
諸位大德,您是否自認為鹹魚乎?或即將成為鹹魚?謹在此誠懇的奉勸各位,在可自我控制的範圍內,儘量遠離鹹魚之列,別再相信鹹魚翻身了,因為鹹魚翻身還是鹹魚,若您是鐵齒銅牙齦,則請於下次有機會吃到鹹魚時,將其翻身檢視一番,看我有沒有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