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五十年代鄉下國小生活記趣(續二)


 



那天,參加妻之小學同學會聚餐,席間有女同學提到「都沒有童年」,大家一陣唇槍舌戰,問曰:你有沒有玩過跳繩?有沒有玩過橡皮筋?有沒有玩過跳房子?答案皆是肯定的,那何以會說沒有童年,辯了老半天,原來是沒有翹課、沒有去游水、沒有去敲龜、沒有去偷摘芭樂,原來該女生小學時因家中田種較多,課餘時間皆在田畝間度過,所以一直嚷嚷沒有童年。


席間話題,一直環繞著小學時之童年趣事,其中提到『在校內說方言被處罰』一事,因亦曾受罰,致聞言感觸頗深,特別提出。一則以喚起三四年級生童年之回憶,一則讓年輕輩知道,今天你們不會說方言,錯不在你,這是歷史共業,你們無須對秦始皇之焚書坑儒負責。


話說當年,統治者為遂其統治慾,嚴禁當地人說當地話,推行所謂之「禁說方言」禁令,明令在校內說方言者,每說一句罰五毛錢,當時之雞蛋一顆約為兩毛錢,合先述名。無法繳款者,除需背掛「我要說國語」之木牌,還要罰勞動服務,我不知文字獄是什麼,因未能躬逢其盛,但身受祖國教育,尚且如此,則文字獄之苦難可想而知。


家鄉是地處偏僻之窮鄉僻壤,於前文中曾多次描述,在封閉之社會中,說著輪轉之母語,是方便,是習慣,卻要如此的遭蹂躪,情何以堪?內地來者,美其名為國語,其實也是他們的家鄉話。小小年紀之我們,上課時最怕碰到的就是鄉音重的「老師」,其上課所言,是為諸葛亮出師表末「臨表涕泣」之後一句「不知所云」。


國小生涯,就如在「牙牙學語」中度過。當年,筆者當班長,同學要請假、請求等的事,皆需透過我與老師溝通,因同學敢直接跟老師溝通的不多,而國語不輪轉的我,考試不成問題,但以國語溝通就是大考驗。


記得有一次,某同學因哥哥要訂婚,想請假一天,推我去向老師請假,但只知道結婚前需「過訂」,當報告老師說某同學要請假一天,老師問為什麼時,我結結巴巴的報告老師說他哥哥要「過訂」,老師聽得一頭霧水,問我什麼叫過訂?被問急了就說結婚啦,老師笑說沒聽說訂婚,怎麼就結婚了,你有沒有騙我?我才猛然悟到原來「過訂」之國語就叫「訂婚」,才報告老師說對啦!是要訂婚。聊誌之,分享諸位大德。


校內考試,有一次之國語試題,考的是造詞,題目是茶,須造兩個詞,我的答案竟然是茶花、茶米,因而錯誤被打手心,並不是不會寫茶葉,只是偷懶,茶米之筆畫較少且台語之茶葉不是叫做「茶米」嗎?


猶記得,校內有段時間,或許是為培養我們高尚之氣質,禁止說「粗野話」,當時年紀小,也會調皮搗蛋,罵人會大聲說「幹」接著再小聲接「什麼」,校內老師之眼線甚多,個人之一舉一動皆能達老師處,或許這就是人性。


同學間,打架不敢,吵架倒是時有所聞。某同學與某同學交惡,不說話不相往來,叫做「邊」,班上「呂邊」「黃邊」「朱邊」「牛邊」等不絕於耳,當然,這種邊都是短暫性的,長則數月、短則幾天,現在想來,還真是童年童趣。


大致上說來,童年還是值得緬懷,窮困時光之資助,才會令人回味一輩子。記得2005年第一次同學會時,會中有一劉姓女同學,說得淚流滿面,原來她在說當年資助她畢業旅行之同學,至今尚不知是何人。記憶中應是全班之解囊,是隔多年,區區幾塊錢或許大家早已遺忘,但當事人卻銘記在心,四十年後尚能令其涕泗縱橫,此亦足見鄉下人之可愛,懂得感恩。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村夫阿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