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品求自高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是人有「人格」。人格在心理學上來講,是一個心理特徵的整合體,屬於一種相對穩定的結構組織,而「品德」可視為人格特徵之ㄧ。品德高尚者視其為第二生命,能夠贏得別人的信任與景仰;反之,則處處啟人疑竇且惹人嫌。


    全人教育中,將「知識與品德兼顧」視為其內涵之ㄧ。名列唐宋八大家之ㄧ的蘇洵在其所著《安樂銘》中有「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之句,今戲以「無品求自高」為題,略書叢林社會怪現象。經筆者不揣簡陋,求證多年,發現此乃為「可逆反應」,特誌之以饗諸位大德。


    一個完整人格者之優良品德,由己身至外人,包括:孝順父母、兄友弟恭、敦親睦鄰、具博愛心、樂於助人、服務人群、處事熱心、誠實不欺、講信修睦、操守廉潔、勤勞樸素、努力做事、具正義感等等


    社會對「品德」之追求,古今中外皆然,包拯在其向宋仁宗上疏之《乞不用贓吏疏》中有「廉者,民之表也﹔貪者,官之賊也 」,明末名將於謙亦有「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閻王話短長」之名句。民諺中對宦海官員之描述「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古代史家在論三國人物時,係以品德志節為主,才識次之;今之企業甄人,亦以品德列第一優先。


    西諺有「若將表現卓越比喻為魚,則廉潔操守即是保鮮劑」,亦即唯有具廉潔操守者,方能稱之為真正之表現卓越。因為一個具高深學問,高超技能,卻無品德者,輕則損人利己,重則危害國家,其危害較諸於學問技能平庸者尤甚。


    職場中,領導者的品德就如同車輪的承軸般,當其缺乏廉潔品德,則不論其專業能力和自信心多強,其最終都將導致失敗和災難。人格操守是一股追求正義、明辨是非的力量,除先天環境家風薰陶外,亞里斯多德認為,亦可以透過習慣慢慢養成。


    遊走叢林社會中,任何人都可能碰到誘惑,不論是有形的、無形的,精神的、物質的,名位、財利,有為者會即時拒絕誘惑,恪遵操守戒律,這是原則問題。同時,拒絕誘惑及不向惡勢力低頭,是風骨之表現。或許會身陷自命清高之譏,但請以「身無媚骨何妨傲,人到無求品自高」自許。


論語里仁第四篇第十一章中,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睽諸目前叢林社會中,因功利主義作祟,致世風日下,笑貧不笑娼,還以「A不到錢是笨官」相譏。多少人沾染「懷土」、「懷惠」的惡習,輕忽「懷德」、「懷刑」的舉止,導致社會萎靡、人心不古。


叢林社會中,鬻爵者有之,賣官者有之,求官者更如過江之鯽。國內公務人員體制多達十幾種,其混亂自是甭多言。國家設有考試機構,惟考試名額係由各單位提報,每每以寥寥可數者搪塞,致令錄取率僅為百分之ㄧ二,而各機關又以大量之臨時人員任職,有的還是一輩子的臨時人員,這合乎邏輯嗎?


考試院銓敘單位更是荒繆至極,竟然不承認自家人辦的考試,例如交通事業人員升資考試,不算公務人員考試云云,試問,難道這是機關自辦之年中測驗嗎?何以致此,頗值深思。


公務單位中,不知廉能為何物,置廉潔於一邊者,亦大有人在,可惜每每以事出有因查無實證結案,雖說無外人知道,難道當事人亦不知嗎?行賄索賄之同時,至少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各單位視其業務性質而有不同之需索,「衙門八字開,沒錢莫進來」,似乎還是最佳寫照。基層者或許危害較輕,領導者則因其鷹犬成群需眷養,花費較大,財務需索則猶烈。舉凡既有的,「蕭規曹隨」,禮數備齊;自創的,慢慢適應,習慣就好。


 


    綜觀之,昔賢者「無求品自高」,今炫者「無品求自高」,悲乎!一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村夫阿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