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柔性鋪面概論(續一)


 


1-2   柔性鋪面定義


道路舖面若其本身不能承受撓曲應力,當承受車輪荷重,如下層結構變形時,則其上各層結構亦將隨之變形,則此種舖面稱為柔性舖面(Flexible Pavement)。在土木材料中,以瀝青混凝土最具此種特性。


瀝青混凝土舖面(Asphalt Pavement),係指於路床上依序由路盤、基層及表層所構成者,並設置路肩與車道接續,為防止路床土壤侵入路盤,通常在兩層之間設一遮斷層,為防滑或摩耗之目的,再於表層上設置摩耗層。通常摩耗層是不計入設計當量厚度的,本文所稱瀝青混凝土路面僅係指表層及摩耗層而言。


瀝青混凝土舖面係直接供用路人使用之行車空間,通常需具有如下之基本需求:


1.足夠之結構強度,以支持車輪荷重,減少車轍、側擠之產生。


2.足夠之水密性、抗凍融性,防止路床水經毛細管作用上滲或路表水下滲,軟化下層結構。


3.足夠之材料韌性,使面層因車輪荷重之摩耗減至最低,提供適當之行車安全性。


4.足夠之舖面面層質地,包括高平整度、合理之摩擦係數及低行車噪音,以確保舒適、安全。


5.足夠之彈性性能,以確保行車之舒適性。


6.足夠之耐候性,諸如抗陽光紫外線之老化、高溫之軟化、低溫之脆化、溼度變化之剝脫等。


 


1-3   力學原理簡述


瀝青混凝土鋪面通常係較頂層使用較好之材料,這意味著整各舖面結構並不是均質(Homogeneous mass)材料,所以厚度設計使用Burmister氏之層理論(Layered Theory)是恰當的,Burmister氏於1943年首先發展出二層理論系統(Two Layer System),旋於1945年延伸出三層理論系統(Three Layer System)。隨著電腦之出現,於1967Huang氏發展出能分析N層材料之多層彈性系統(Multilayered Elastic System)。目前較常用者即為此系統,如AI CP-1 DAMA程式。


 


1-4   設計方法簡述


柔性舖面之設計方法繁多,囿於篇幅,僅摘錄交通部頒柔性舖面設計規範中之AASHTO設計方法、AI設計方法及美國加州設計方法供參。


AASHTO設計方法係以AASHO道路試驗結果,路面現況服務指數及軸重當量因子等所建立之經驗設計公式。設計考量因子為交通量、路基土壤、舖築結構材料、舖面績效、排水及可靠度等。


AI設計方法係基於多層彈性理論,考量各層材料之彈性模數、柏生比及單軸重80KN等所衍生之設計公式。設計考量因子為交通量、路基土壤、舖築結構材料及環境因子等。


美國加州設計方法主要以舖面材料之凝聚力及摩擦力作為設計依據,係為半理論設計法。設計考量因子為交通量、路基土壤、舖築結構材料及安全因子等。(本章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村夫阿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