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老伴


 



    以前常聽人說「少年夫妻老來伴」,似乎僅意味著夫妻關係,惟因為總有一方會先走,到時老來還是無伴,還是會孤寂。從前農業社會,或許還可三代同堂,雖然孤寂但勉強還有點依偎,現代的工業社會,還能如此的有幾人?


      隨著醫學的進步,人類的生命有越來越長的趨勢,依據內政部戶政司戶口統計資料分析顯示,台灣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10%,可視為老齡化社會。這些人即使是一直工作到65歲才退休,但退休後之生活安排適當與否,就影響晚年生活品質甚鉅。


    上班,理應是一件幸福的事。試想,有多少人中年失業,讓生活處於水深火熱中。儘管上班環境有如叢林社會般,每天處於爾虞我詐之空間,每天鬥爭,每天膽戰心驚,若相較於失業者,應還是幸福的。雖為五斗米折腰,但起碼不致餓肚皮,人窮則易志短,馬瘦則顯毛長。


    上班中應不至於無志同道合者,儘管百中求一可也,不要與人太計較,處處站在別人的立場想,寧可吃點虧,就是要有尋求「老伴」之準備。這裡講的老伴不是夫妻關係之老伴,而是指老年生活中之伴,或許能陪您聊聊天,或許能陪您爬爬山,或許能陪您下下棋等等,也或許只是相對默默無言的心有靈犀一點通,然這些已足矣,不用太奢求。


    甚麼「愛的路上我和你」,甚麼「愛的路千萬里」,這些都僅是年輕時熱戀的言語,因為臨老時,昔日的「海誓山盟」皆會因無常的到來而成空,屆時再來後悔無伴已太遲。


    老伴,可以是有血緣關係的親人,諸如親兄弟姊妹,子女或孫子女;或是旁系的族親,昔時同學,包括各學程,依個人之經驗,越年輕時的同學會越親,較年長時之同學,利害關係越大,反而有知心難覓之嘆。一生之同事中,若能得幾個老伴,那是前輩子修來的福,應珍惜。


    當然,配偶是最佳之老伴,相伴一生,是最能互相照料者,不過還是要看如何去經營?如何培養共同之嗜好?若僅是為繁衍下一代而結合,則將會是『老來絆』,不可不注意。


    常聽聞某某人離異了,是喜是悲?如人飲水,惟有當事人知曉。老年孤寂,將會是提早走上天國之路的原因之一,像我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孤寂。職場上,廣結善緣,但真能成為老伴的,屈指可數,這是個人德薄,尚需努力。朋友終能成為老伴的,也是不多,同學中,夫妻倆雖努力經營了八個同學會,畢竟能成為老伴的,也是有限。


    每當夜深人靜時,想及此,則會輾轉難眠。細思量,老伴未及百,夠嗎?若初期目標是訂兩百,那麼離兩百,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在職這些年,還須更加努力才行。


    因為憨慢賺錢,所以不會有「窮得只剩錢」之嘆,就個人之價值觀而言,我是很富有的,我的友誼價值何止數千萬,但我是貪心的,我將掙得更多之友誼,讓未來退休後,能有一多采多姿之退休生活,諸位大德,您是否也有此共識?願共勉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村夫阿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