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讀「西遊記」談「為官之道」


    孫震先生在其所著「人生的探索與選擇」一書中,有篇「大家來讀西遊記」是以「看小說是從虛擬世界所設計之各種不同人物和情節中尋找人生的價值和方向」,作為破題,細加品味、細細思索,誠然。


    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先生,善詩文,猶擅長詼諧劇。對現實極為不滿,其自述「胸中磨損斬邪刀,欲起平之恨無力」,充分流露了他寫「西遊記」的旨趣。


    整個故事係以西天取經的過程為骨幹,並從中衍生出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及唐三藏等諸多耳熟能詳的角色,該書之人物是虛擬的,但闡述之人性卻是真實的。易言之,吳承恩是根據現實社會之經驗,描寫其所想像之神仙世界。


    書中描述「孫悟空」這隻潑猴,倚其聰明多變的個性,化解了取經途中所遭遇的諸多危機,但也因其好強、高傲的個性而吃足苦頭;「唐三藏」品格高超、學殖深厚,但不知世道險惡,偶亦出現不辨賢愚、受人矇騙之情事,他似乎帶著假性仁慈更帶著儒人的軟弱、無知及鄉愿。「豬八戒」則是懶惰好色的代表,遇到困難就盤算要如何逃之夭夭,喜搬弄是非,成事不足,敗事卻有餘,而師父唐三藏卻總是偏袒牠。「沙悟淨」看起來沒什麼本事,但他堅毅無比的心卻在漫漫長路領導著眾人達成取經的任務。「白馬」馱師父到西天取經,一路跋山涉水、任勞任怨,雖化身為畜生,但較諸很多人都更值得尊敬。


「明而不察」「智而不用」是領導者或上位者,領導群倫之至理名言,為官者應奉為圭臬。事必躬親般「鞠躬盡瘁,死而後矣」或雖留得青名,但身已先死留名何用,「虎死留皮」尚可為皮草,於嚴冬之際聊以禦寒;人死留名何所用,遺臭萬年亦足以留名,綜觀史料,「忠臣」您記得幾位,曹操可是家喻戶曉。


故事中孫悟空大鬧天庭之際,法力無邊的玉皇大帝為何不親自岀手收服,蓋因考慮到萬一失敗怎麼辦?責任由誰負?以後將如何穩住天庭、發號司令而已。這點也點醒了愚昧無知之我者,天下何以有如此多之傳令兵,如此多之白手套。


二郎神擊敗齊天大聖,僅授以小官,且還發配邊陲,係因免於功高震主,沒弄個狡兔死走狗烹之下場,已是萬幸,這點也頗符人性;共同打天下者不可不慎,歷史名訓「可與共患難,不可共安樂」,聰明者應選擇急流勇退,隱居到不知名之荒山為是,別想分一杯羹,大王身邊豈容他人打鼾。


書中尚提及天庭賞罰之不公,其實人間又何嘗公平過?若無本事或靠山,微錯者亦只有乖乖接受懲處的份,基於自私之天性,爭功諉過成為社會之司空見慣現象。過錯乃因基層不力,有功皆因領導有方,桃代李僵之情景亦不時於現實社會中呈現,人性若此,悲乎!


    睽諸當今職場,吾等常有外行領導內行,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濫竽充數等之嘆,且聞居高位者,亦嘗以高層需要的是高EQ者,技術花錢即可得,來加以掩飾其低能,難道說凡事和稀泥般即能解決嗎?


 


    上述無知,於拜讀作者之「大家來讀西遊記」一文後,心中疑慮豁然開朗,原來沒有法力自保之唐三藏可以領導群倫,是因為他有玉皇大帝、太白金星、觀世音菩薩等護佑。說白點就是職場中須有強大之背景,強而有力之士當靠山,否則儕等即使鞠躬盡瘁,到頭來充其量也僅為沙悟淨者流。孫悟空雖法力無邊,卻仍須受制於唐三藏之緊箍咒,猶如儘管您技術能力再高深,而受制於不何時宜之制度般,嘗戲言「制度」者乃係「置基層人員於死地」,「度高階主管到天堂」之緊箍咒。


    放眼公務單位,多少有本事者,一旦進入公門,往往顯得庸庸碌碌,有志難伸。若細究根由,原來是受到組織之限制、長官之擎肘及同僚之排擠之故。


    職場中,媲美豬八戒者流亦比比皆是,其小奸小惡、巧言令色,在主子面前搬弄是非,但尚未至喪心病狂、殘害忠良之地步,對付此種人就是敬鬼神而遠之,否則就是表現比他更卑劣,來個以毒攻毒。


    聰明才智如孫悟空者,其人生不如意事尚十常八九,況常人乎。若能有「龍困淺灘同蝦戲」「虎落平陽共犬嬉」之心境,或許會較易過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村夫阿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