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諺語(十三)


 



昔時嘗讀之三字經中有「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之句,說明這些動物,自古以來即為人馴養,作為拉車、耕田、祭祀、看家、食用等,至於吃食與否,則因民族性而異,並無絕對的甚不能吃。


早期農業社會時代,常見春聯中有「六畜興旺」,或因貼者不識字,或因教導者作弄,竟將其貼在房門上,因而鬧出許多笑話,已於前文提及,不再贅述。


犬,通稱為狗,是一種常見的犬科哺乳動物,經人類馴養的歷史甚早,因此其習性與人類息息相關,與人類之工作、生活關係緊密,常被稱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基於此,今天就來談談與『狗』有關之台灣諺語。


好吃狗肉者,稱狗肉為香肉,認為是肉中極品,人間之美食。從中醫的觀點認為,狗肉性溫,有補中益氣,溫腎助陽之功;而本草綱目中亦記載「狗肉專走脾、腎二經,可以滋補血氣,暖胃祛寒」,因此常被嗜食者視為冬令之最佳補品。


撇開人道不談,加上中國人是「有毛的呷到棕簑,無毛的呷到秤錘」的習性,若從實用的觀點來談,狗既然是動物,又是早為人類圈養的六畜之一,理論上來講,沒什麼不能吃的。


但是台諺中有「狗肉扶起無扶倒」之說,那是另一派說法,認為其肉性過熱,若身虛人士吃狗肉,則容易發生流鼻血、中風、腦溢血等情事,是否如此,實難舉證。但有一忠告「欺上瞞下的走狗,是絕對不能吃的」,否則是「人掠厝拆,雞仔鳥仔掠甲無半隻」,須切記。


嗜食狗肉者,因為是狗之終結者,台灣話中稱之為「狗棺材」,細思惟,還頗切意。渠等或以狗之毛色來區分其肉品之等級,所謂「一黑,二黃,三花,四白」,根據為何?無得考證。


或有一說,狗的懷孕期為58~63天,平均60天,而其壽命平均約十多年,較諸於人,懷胎為280天,則狗之年齡約為人類之280/60≒4.7倍。亦即見到一隻10年的狗,即是已達知天命之年,要有點『敬老尊閒』的舉動,別再一昧的恣意驅使。


當然,也有人是以如下來推論狗之如人年齡:狗之第一年約等於人類十六歲,兩歲大就算成犬,因此第二年就相當於人類二十二歲,往後每一年加四歲。您是否有養狗?要不要試算一下您的狗爺爺、狗奶奶高齡幾何?以方便及時孝狗,否則落個「樹欲靜而風不止,汝欲養而犬不待也」之憾。


常聽聞「狗改不了吃屎」,其實這是不完全對的,有些潔身自愛之犬,寧可餓死也不會吃屎,而那改不了吃屎者,應是基因使然,怪不得牠。否則牠會應以「是基因使然,不是推拖之詞」。


昔農村,普遍貧窮,礙於孤塊厝,總要養隻狗,既可作伴又可顧更,惟囿於吃食有限,養貓養狗僅是維持其生命而已,也不會去管那「瘦狗公洩主人」之面子問題,因為實在是連裡子都顧不了之故。


台諺中有「狗無晝,貓無暗」之句,實是人類推拖之詞,意思是狗僅吃早晚兩餐,白天是不餵食的,讓其自行覓食,怪不得有等吃屎之舉。因為狗本身是肉食動物,也因此會有狗拿耗子之事發生,並非多管閒事,而是為了果腹之故。


貓不餵晚餐,是說如此才會在夜間捉老鼠。當年之貓,還過著亙古以來「愛呷乎神家己合」之半自給自足生活,不若現代之寵物貓,養尊處優還須養隻寵物鼠供其耍玩一翻。


狗之所以被尊為人類最忠實之朋友,乃是因為「狗無嫌主人散」,既然出生在哪家,即使是一天一餐,亦是不離不棄;較諸於人之「狡兔死,走狗烹」心態,的確是忠實。而若較諸於甘為鷹犬者,則更顯其忠義,奉勸那些鷹犬,應略習犬性,別汙衊了狗。


有人以「陰鴆狗,咬人攏袂哮」,或是「陰陰鴆鴆,咬人三寸深」,或是以「兇狗袂吠」等字眼來形容狗,其實這是不諳狗性。狗不會說人話,這是事實,但若說狗不會吠,則不可能,即使是「啞狗」亦會哼。吠多吠少就如人般,嘈雜與寡言而已。


狗之所以少吠,應是飼養的人使然,是人類讓牠少吠或不敢吠的。常聽人說「一犬吠影,百犬吠聲」,雖說有盲從,有人云亦云之譏,但基於動物本性,隨聲附和是事實,人類不是也常有此舉嗎?


從前,農村的狗是沒有見過世面的,就如人般,當開始有火車時,也不知那是何怪物?竟可氣喘吁吁的快速前進,而且還那麼長,因此每趟火車經過,就須要對其狂吠一翻,以示盡責,這就是「狗吠火車」的由來,後人引申為對某件事發表看法或建議,則自我調侃為「狗吠火車」,當然,別人也會罵您為「狗吠火車」。(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村夫阿土 的頭像
    村夫阿土

    村夫阿土的部落格

    村夫阿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